中國石化在雄安新區發展“地熱+”規劃
作者:凱迪正大股份來源:武漢凱迪正大電氣有限公司日期:2017-05-02 09:57:00閱讀:
2017年4月26日下午,雄安新區舉行首場新聞發布會,新區籌委會副主任牛景峰表示,新區啟動區30平方公里,規劃設計將面向全球招標。這意味著雄安新區建設進入新階段。日前,河北省委書記趙克志會見中國石化高層時表示,中國石化在雄安新區發展“地熱+”的規劃,與中央對雄安新區發展理念任務要求高度契合,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。中國石化新星公司在河北雄縣召開了現場會,研究為雄安新區提供“地熱+”的具體措施,計劃2017年在雄安新區新增清潔能源供暖面積1000萬平方米。“地熱能”成為雄安新區設立以來第一個確認的的具體投資領域。
早在2009年,中國石化新星公司就與雄縣人民政府簽訂地熱開發合作協議,共同推進雄縣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。新星公司在雄縣采取“取熱不取水”方式開發利用地熱資源,真正做到取熱之后100%回灌地下水。目前,雄縣地熱供暖能力達到450萬平方米,覆蓋率超過95%。
以前,雄縣與中國大部分冬季燃煤供暖的北方地區一樣,每到供暖季,環境污染嚴重。如今這座“無煙城”,一改傳統燃煤方式供暖,依靠地熱實現供暖全覆蓋,并向自然村延伸,建成了雄縣沙辛莊8萬平方米地熱供暖示范工程。
2016年,中石化在雄縣地熱供暖能力達450萬平方米,成功打造了技術可復制、經驗可推廣的“雄縣模式”。目前已滾動發展至容城、博野、辛集、東光、故城等15個市(縣)區,河北供暖能力達1500萬平方米,其中雄安新區的雄縣、容城兩縣達580萬平方米。
根據《地熱能開發利用“十三五”規劃》,中國的淺層和水熱型地熱能供暖(制冷)技術已基本成熟,淺層地熱能南北均有開發,80%集中在華北和東北南部;水熱型地熱能的開發利用基本都在北方,南方幾乎尚未開發。2015年底,全國淺層地熱能供暖(制冷)面積達到3.92億平方米,水熱型地熱能供暖面積達到1.02億平方米,地熱能年利用量約2000萬噸標準煤。
據權威數據測算,“十三五”期間,淺層地熱能供暖(制冷)可拉動投資約1400億元,水熱型地熱能供暖可拉動投資約800億元,地熱發電可拉動投資約400億元,合計約為2600億元。
地熱能是清潔能源,可實現零排放供暖地熱能是一種現實可行且具有競爭力的清潔能源,開發前景廣闊。其主要優勢包括:資源儲量大,分布地域廣;清潔環保,是綠色低碳、循環利用的可再生能源;穩定可靠,只要地球運轉隨時釋放穩定熱能,不受季節、氣候、晝夜變化等外界因素干擾;技術成熟,國內外均有成功開發經驗。
以上由武漢凱迪正大整理提供。